關于第三屆“云南九三楷?!睌M表彰人選的公示
經九三學社云南省第九屆委員會第四次主委會研究決定,擬授予劉德隅、周永洪、聶瑞麟(按姓氏筆畫為序)三名社員第三屆“云南九三楷模”榮譽稱號。按照《第三屆“云南九三楷模”評選表彰工作方案》規定,現將三名擬表彰人選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時間從2022年11月11日起,至11月17日止。如對擬表彰人選有異議,請于公示期間通過電話等方式反饋至社省委宣傳部。聯系人:彭超,電話0871-65152994;地址:昆明市五華區翠湖南路94號黨派大樓六樓,郵政編碼:650031。
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宣傳部
2022年11月11日
第三屆“云南九三楷模”擬表彰人選及事跡簡介
(按姓氏筆畫為序)
劉德隅,1934年2月生,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原副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參加林業調查規劃院設計工作的七十年來,先后在東北長白山、小興安嶺,甘肅白龍江,四川大渡河、岷江,湖南湘江和云南金沙江、瀾滄江、南盤江、紅河、怒江等主要林區,參加與主持過20多個林區的大中型林業企業或事業單位的森林資源調查和林區建設的開發規劃總體設計與可行性研究,成果豐碩。尤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管理的前期技術工作,以及森林史志研究等方面成績尤為突出,簡述如下:
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自然保護地總體規劃
1.主持和參加云南省林業廳組織的《云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總體規劃》;云南省環保局組織的《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世界銀行資助,國家林業部組織的《云南省自然保護區體系保護計劃》等大型項目。
2.主持和參加西雙版納、高黎貢山、南滾河、大山包等10多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總體規劃、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設計,其工程累計投資達20億元以上。作為云南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成員,參與30多個自然保護地的科學考察與總體規劃的評審項目。
3.主持爭取引進外資無償贈款援助項目的前期技術工作都獲得了成功,并參與實施,累計達2000余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5億元)。計有:中國與全球環境基金合作的《中國自然保護建設(云南部分)》(GEF)項目,中國與荷蘭政府合作的《云南森林保護與社區發展》(FCCDP)項目,中國與德國政府合作的《云南熱帶林保護與恢復》(GTZ)項目。
4.主持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型綜合科學考察,成果出版專著。參與中國老教授協會組織編纂的《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型專著,為該書編委與主要撰稿人,主編《云南自然保護區》大型專著。參加省內10多個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
5.參與云南省林業廳組織編輯的《云南濕地》大型專著,為該書副主編。與西南林業大學高原濕地研究中心合作編制《云南省濕地保護工程規劃》。
6.應云南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部門委托,擔任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資助的《云南自然保護》季刊的執行主編。歷時8年,出刊29期,共約250萬字。應邀參加《云南辭典》、《云南百科全書》、《云南國土資源》等大型專著的撰稿,編寫有關自然保護區等方面的條目。
二、開拓云南森林史志研究,參與《云南省志》編修工作
1.先后被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聘請為《云南省志·林業志》、《云南省志·古樹名木志》副主編。參加省林業廳組織的省志編修撰稿工作,并對地縣林業志編修工作進行指導。其間撰寫的《從森林資源消耗初探云南森林覆蓋率變化》、《民國初年的云南林業》、《云南森林資源史料探尋》等多篇文章的發展,豐富了史志研究,并曾獲全省先進修志工作者稱號。
2.進行森林史研究,撰寫的《云南森林歷史變遷初探》(發表在《農業考古》期刊,后被收入《林史文集》專著),《云南省森林簡史》(收入中國林學會編輯的《中國森林史料匯編》專著),這兩部專著均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被視為填補了云南森林史研究的空白。
3.在《云南森林》、《云南森林資源》、《大理森林資源》、《迪慶森林研究》等專著中,負責撰寫有關森林地史時期的演變,歷史時期的森林資源變化等有關章節,豐富了專著內容與權威性。
劉德隅曾多次獲得各種獎勵,主要的有:獲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并頒發證書;參加《中國林業地圖集》項目獲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主編《云南古樹名木》獲中國林學會第三屆“陳榮獎(與“梁希獎”同為全國林業科技與科普成果最高獎項);主編《云南省自然保護區》專著,獲云南省“科技興林”一等獎;被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授予“科技耆英”稱號等。
劉德隅的業績,先后被收入《中國專家人才庫》(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林業專家大辭典》(黑龍江科技出版社)、《世界優秀人才名典(第一卷)》(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中國當代方志學者詞典》(陜西人民出版社)。
周永洪,1969年12月生,楚雄州殘聯四級調研員,副研究館員,九三學社楚雄州委綜合一支社主委。
2000年4月,參加全省殘疾人職業技能選拔賽WWW網頁制作項目,獲得第一名。同年5月,參加在杭州舉辦的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選拔賽WWW網頁制作項目,再次奪魁。2000年8月,在捷克首都,參加國際勞工組織舉辦的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WWW網頁制作項目,獲得第4名,先后獲“云南省優秀殘疾人”“楚雄州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楚雄州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楚雄州殘疾人事業“九五'先進工作者”“楚雄州第七屆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001年6月,被全國總工會、國家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五部委授予“全國自學成才獎”,2003年6月被中國殘聯表彰為“全國自強模范”,受到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04年至2007年期間,整理編輯出版了《讓歷史告知未來-《人民日報>所見到的楚雄彝州》(30萬字)、《讓歷史告知未來-《云南日報》所見到的楚雄彝州》(1300萬字)以及《楚雄州圖書館館藏彝族文獻書目提要》(76萬字)。2004年11月,被州委團委、州委組織部、州委宣傳部 等部門評為“楚雄州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5月,被團省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等部門評為“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
2011年6月,被中共云南省委統戰部和8個民主黨派云南省委聯合推選為“與黨同行,身邊的榜樣”-統一戰線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人物。
2009年、2014年、2015年、2021年,4次被楚雄州直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多次被州殘聯評為優秀共產黨和優秀公務員;2012年-2015年連續2屆被九三學社楚雄州委評為社務工作先進社員;2016年2月,撰寫的《九三在我心中》獲九三學社云南省委“紀念九三學社創建七十周年”征文三等獎;2016年6月,被州直機關工委評為2014-2015年度優秀黨務工作者。
擔任楚雄州九屆、十屆、十一屆政協委員,撰寫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等2篇征文分別于2016年、2017年在州政協民生論壇作大會發言;撰寫的《關于加強楚雄州民族地方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提案》等6件提案被評為州政協優秀提案;2018年4月,撰寫的《不忘初心攜手前進 同心筑夢 奉獻力量》榮獲紀念中共中央發布“五一口號”70周年征文三等獎。2020年9月,在中共省委統戰部“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知識網絡競賽”活動中榮獲優秀個人。
聶瑞麟,1939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九三學社云南省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委。發現了高含beta-昆蟲蛻皮甾酮的資源植物露水草,完成了其加工工藝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獲得了國家發明三等獎。開啟了規?;a業化生產加工昆蟲蛻皮激素的歷史。他還進行了獐芽菜藥用植物化學研究,以著名抗肝炎中藥青葉膽有效成分為核心,完成研制了肝復康藥物,對改善肝炎有較好療效。也開展了葫蘆科雪膽屬化學成分的研究,確定了云南特色中藥雪膽(羅鍋底)的有效化學成分結構,使其收載于當時的《中國藥典》。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得各類獎項10余項。
獲獎情況如下:
1. “昆蟲蛻皮激素新植物C.C.A及其制造工藝”獲1979年國家發明三等獎(排名第1);
2. “治療乙型肝炎新藥—肝復康的研究”獲1985年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2);
3. “資源植物的化學研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四等獎(排名第6);
4. “露水草蛻皮激素資源的綜合開發”獲1989年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1);
5. “葫蘆科雪膽及其相關屬赤羅漢果假貝母的綜合研究”獲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排名第1);
6. 獲得1992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7. “黃楊科生理活性生物堿成分的化學研究”獲1995年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排名第2);
8. “雪膽及其相關屬赤羅漢果假貝母的綜合研究”獲1996年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國家分部“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排名第1);
9. 獲得1996年云南省統一戰線工作先進個人;
10. “葫蘆科藥用植物活性化學成分研究”獲2008年云南省自然科學類二等獎(排名第4);
11. 獲得2021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教育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