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fq8i2"><li id="fq8i2"></li></code>
    <code id="fq8i2"><li id="fq8i2"><samp id="fq8i2"></samp></li></code>

    <font id="fq8i2"><noscript id="fq8i2"></noscript></font><font id="fq8i2"><noscript id="fq8i2"></noscript></font>

      1. <font id="fq8i2"><span id="fq8i2"></span></font>
        <font id="fq8i2"></font>
        當前位置:首頁 > 文藝天地 > 散文

        同在藍天下 共圓中國夢

        發布日期:2019/11/1 0:00:00     瀏覽次數:15469

        世界苗族的根,在中國;

         

        中國苗族的根,在貴州;

        云南苗族的根,在武定;

        武定苗族的根,在環州萬德。

        楚雄苗族有近5萬人,武定苗族就有近2.5萬人口之多,占楚雄苗族人口的一半還要多一點。1847年,武定環州李土司(李魁衡)與貴州威寧金土司(陸貞祥)結親,由于苗族在長期的逃難避災中練就了能夠赤足奔跑,能夠騎射搏殺,能夠躲死求生的本領,因此貴州威寧6對身懷絕技的苗族青年就隨嫁護送金土司的千金遷流來到武定環州,被李土司分地轄居在他貞的“苗子灣”,以便守山拒匪,這稱為“環州苗族”;接著,因武定萬德那氏土司也需要苗族來守山拒匪,經環州李土司介紹,1850年,貴州威寧苗族又作為第二批以“官府遷流”的模式遷入武定萬德團碑和馬德平一帶,這稱“萬德苗族”。

        今年的五月,因為工作需要,我被派駐到了武定縣單位對口部門開展支援幫扶工作,一聲車笛鳴響,我走上了十八灣的馬頭山。在工作才開始幾個月里的幾次進村入戶,我才開始真正的認識到,我們這群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其實對于貧窮的認識和理解真是非常淺陋而寡淡的。武定縣隸屬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個集山區、民族、宗教、貧困四位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程重點縣,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7%,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5%,信教群眾占總人口的8.8%,境內地表崎嶇,群山連綿,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36座,烏蒙山余脈從東貫穿全境,組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重疊的地形,有“山上飄雪花、山下開桃花、江邊收莊稼”的立體氣候特點。

        當每天的太陽在藍天升起,照耀著崛起奮進的華夏大地,大江南北萬花爭艷的時候,這里,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努力擺脫著生活的貧困,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努力幫助生活貧困的人擺脫著思想貧困。當我第一次走入其中一戶幫扶“親戚”家時,映入眼簾的一幕讓我眼含淚花。通過一條泥子和石頭堆砌的小路,木質結構的入戶門歪歪斜斜的開著,走進院內,一個十多平米左右的小院,地面是泥土材質,右手邊是一間面積不大的蜂房,正對面的房屋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邊的房屋沒墻沒門,就這樣敞著,里面堆放著一些木柴,另一邊有兩間黑黑的小屋,一間臥室,里面僅有一張木質小床,一間客廳,放著一個黑舊了的沙發,兩個小椅子和一個木板搭在椅子上形成的餐桌,桌上放著兩個不太干凈的碗。這就是一個和我差不多年齡的小伙子家,家中就他一個人,因為常年患脊椎炎,無法從事強勞力活動,生活非常拮據,在之后的各級政府部門的幫扶和我們的指導下,他開始逐漸學習了荷蘭豆種植技術,走上了荷蘭豆種植致富的道路。

         

        連續幾天的陰雨終于放晴,我走進插甸鎮康照村委會大黑山村民小組荷蘭豆基地,極目遠望,一片片,一排排掛滿豆莢,富有生機的荷蘭豆地里,十多個苗族村民有說有笑地在摘豆,有的將裝滿豆莢的框往路邊搬運。我們走進荷蘭豆地里,苗族婦女張珍福喜笑顏開地邊摘豆邊和我們攀談起來:“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家4口人今年試種植荷蘭豆1畝,在駐村工作隊、村組干部的精心指導下,按照科技規范操作,加強田間管理,雖然遭受到陰雨連綿,但長勢很好,現在賣得8000多元,全部賣完,會賣到1萬多元,除去成本不會少7000多元,加上賣雞、賣豬,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啰!”說起荷蘭豆,康照村黨總支書記李玉忠信心滿滿,他說:“我們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縣扶貧辦的大力幫扶下,今年全村100戶種植荷蘭豆800余畝,其中70%以上是貧困戶,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看,僅荷蘭豆一項就為農民增收近500萬元的收入,戶均增收5000元,小小荷蘭豆雖然很不起眼,但在過去的3年里讓全村成功實現71戶248人脫貧。”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定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見,耐心細致做群眾思想工作,決不能搞強迫命令;一定要尊重市場規律,什么賺錢就種什么,著力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實做強,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決不能搞政府包辦代替。

         

        在武定短短的幾個月里,我一有時間就在鄉下跑,了解情況,利用自己所學專業,引進了牛油果、柑桔、桃、軟籽石榴等優良品種在武定推廣種植,組織老鄉培訓,并積極向上級和單位爭取資金達160多萬元,期望老鄉早日脫貧,共享改革開放之成果。

        另一戶幫扶“親戚”家是一戶苗族人家,夫婦二人帶著兩個年幼的稚童,沒有固定的勞動收入,看著兩個稚童天真的眼睛,我瞬間很心酸,頓生了一種情思。之后的一天,我把我的兒子也帶到了這里來,一來是看看他們,讓兒子能體會生活的艱苦,學會珍惜;二來也是更重要的目的,和他們分享糖果、繪本書籍和游戲,與他們分享同在藍天下能獲得的那種共同的快樂。

        “7億多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80%”“近6年來,平均每分鐘有26人擺脫貧困”……一連串的數字,彰顯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扶貧開發取得的偉大成就。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反貧困是人類共同的任務。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已使7億多人擺脫貧困,這是舉世矚目的減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在世界樹立起了中國樣板。

        在這里的山脊高過云頭,在這里的思念藏在心頭,在這里的深情沒有盡頭,在這里我們把使命扛在肩頭。生活條件的艱苦我們想方設法去改變,只要人肯干,生活總會好起來,一定要學會自律、自強、自信,堅決杜絕等靠要的思想?,F在的社會是高強度競爭、快節奏生活,看到貧困的現狀,也許會放大焦慮,會縮小夢想,但反觀前輩們的逐夢路上,飯盒里何來超級稻,綠皮車哪能開到350km/h,日記本里何曾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的父親曾告訴過我,他生活的年代生活艱苦,因爺爺常年在外地販鹽,奶奶拉扯著他們姐弟3人,爸爸八九歲就要靠勞動養活家里一個人口,十二歲左右就作為家里的強勞動力支撐著一個家的勉強生活,冬天只有一件敞開胸膛的羊皮褂可以穿,自己編草鞋,連條長褲都沒有,每天睡四五個小時,背柴、挑水、放羊、割草,就連讀初中也只能靠勤工儉學來維持,生活的苦曾讓他思考過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但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苦難盡頭最終還是會受到垂憐。在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父親和我說的話,成為了我一生的座右銘—— “自律,工作要吃苦在前,不懂就學,做好每件應該做好的事情;自強,做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放平心態,生活會以最大的熱情擁抱你;自信,要相信自己,用盡最大的努力去生活,要學會分享快樂,你便會收獲更多快樂,容下最大的夢想。”我想父親的告誡是我一生的財富,也想把這個觀點分享與現在暫時還處于貧困狀態的人共勉。

        是的,現在新時代的中國比之前任何時候都更自律、自強、自信。

        自律——近年來,一項又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出臺,在前進的路上不斷地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在前進的道路上永遠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自強——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經濟、網購讓全世界羨慕不已;海外撤僑,一張護照既能讓你走出國門,也能讓你平安回家;一項項超級工程讓外國人稱奇,一帶一路政策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方案并帶動著世界經濟的增長;超級計算機遙遙領先世界,fast望遠鏡打開天眼,軍艦建造速度被戲稱為下餃子,中國已悄然走進了世界的舞臺中央?;叵朐浀镍f片戰爭,八國聯軍,南京大屠殺,那個落后挨打的時代過去了,西方人說的中國這頭雄獅已經醒了。

        自信——現在的國人,走到哪里都是自信的,不僅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還有文化自信。如果你還記得高中的政治課本,一定知道社會主要矛盾的定義,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今天,他的表述變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證明中國富起來了,新的社會矛盾,是幾十年來打怪通關后的一扇新大門。這扇門不僅寫著物質文化生活,還寫著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包含著我們更高的期許,這扇門絕不是輕而易舉、敲鑼打鼓就可以跨過去的,一旦跨過去,就是更美好的生活。

        我們無需掩飾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為他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我們應深知,一只風箏要飛起來,必須站在時代的風口。走過的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如今2019年是共和國成立70周年,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些重要的歷史時刻轉眼就到,那時的你幾歲?會在做什么?依次倒推,今天的我們,使命應該是什么?

        我們同在藍天下,共同擁有一個家,他的名字叫中國,無論我們來自城市還是農村,只要在五顆金星的護佑下,風里雨里、艱難困苦我們都要一起成長,今天我們共同自強不息的奮斗,為的就是讓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倍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時也鼓勵結對幫扶的親戚能夠真正的自律、自強、自信,不要信神要信就信自己,可以在普天之下那么多的幫助中努力收獲一個溫暖的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都說時光荏苒,歲月匆匆,但時代哪有腳,走的總是人?!渡倌曛袊f》中有寫,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這是不變的真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一定要謹記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吶喊,去想、去做、去闖,敢擔當,不畏難。未來的中國,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只要有理想,國家就有力量,民族就有希望,這便能實現我們最好的中國夢!           

         (九三學社楚雄州委綜合一支社    羅仁斌)

        版權所有: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員會 滇ICP備13005073號 Copyright©2004-2013 www.zhainanch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電話:0871-65152994 技術支持:昆明軟件開發公司 滇公網安備 53010202000710號


        微信公眾號

        點擊進入社員之家
        年轻的小峓子3完整版

        <code id="fq8i2"><li id="fq8i2"></li></code>
          <code id="fq8i2"><li id="fq8i2"><samp id="fq8i2"></samp></li></code>

          <font id="fq8i2"><noscript id="fq8i2"></noscript></font><font id="fq8i2"><noscript id="fq8i2"></noscript></font>

            1. <font id="fq8i2"><span id="fq8i2"></span></font>
              <font id="fq8i2"></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