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武:對教育事業熱誠的辦學者
【人物檔案】孫承武,九三學社社員,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院長。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自1999年創辦以來,他全身心投入到職業教育中。建校18年來,學院現已發展成為校園占地面積1600畝,建筑面積36萬平米,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職工700余人的較大規模高等院校。2017年,當選“九三楷模”。
在山東職業教育界,孫承武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他之所以知名,不僅因為他一手創辦了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也不僅是因為他擔任了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山東省財經委主委等重要社會職務,而是因為他一直懷抱著崇高的教育理想,堅定不移地追逐著他的教育夢。
毅然下海,艱苦創業
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民辦教育的大潮風起云涌。畢業于山東大學、在山東省政府機關工作的孫承武被時代潮流所呼喚,心情再也不能平靜。他大量閱讀書報、搜集資料,系統地研究了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張伯苓的辦學經歷和世界名校的辦學經驗,寫出了四卷本的《聚焦全球十大名?!?;他去北京、去西安,去民辦教育最先發展的地方實地考察、學習取經,腦子里逐漸清晰地勾畫形成了一所新型學校的藍圖。這所新興的學校,將以外語、外經、外貿為主打專業,以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宗旨,以面向國內外開放辦學為特色;通過辦學,將讓失學者有學,讓無業者有業,讓消沉者奮起,讓卑微者成才??紤]成熟之后,他毅然決定:辭去公職,全力辦學!有志者事竟成,他創辦的山東外事翻譯學院像一株生機勃勃的新松,于1999年金秋季節破土而出了。
初創時期,他遇到許多困難,但他以苦為樂,迎難而進。沒有校舍,他找人租用了濟南歷下區解放橋附近的一處空院;沒有師資,他從駐濟高校聘請了各科兼職教師;1999年9月,第一級300多名學生順利開學。學校門口,是他寫給學生的院長寄語:“為真才實學走進來,為馳騁世界走出去!”從此以后,他既當院長又當輔導員,與學生同吃同住,同活動,共成長。
第二年,隨著生源的增加、規模的擴大,他把校址遷到了濟南天橋區的黃臺山上,添置了基本的教學設施,組建了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此后,省內外學子結隊而來,學院以超常規速度迅猛發展。
2003年,學院經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正式定名為山東外事翻譯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山譯”)。同年,威海乳山市政府在銀灘海濱度假區規劃出150公頃土地,以優惠條件支持山譯到黃海之濱辦學,山譯威海校區開工興建。2004年,威海校區第一級學生開學,山譯發展史掀開嶄新一頁。學院邊建設邊發展,硬件軟件一起上,外延擴張與內涵提升互相促進,辦學效益與社會聲譽同步提高。2008年,通過教育部教學水平質量評估。
目前,山譯已發展成為占地160公頃、擁有校舍36萬多平米、設有5個二級學院、34個專業(其中包括11個外語語種的13個專業)、教職工600多人、在校生過萬人、基礎設施完善、教學質量保證、辦學特色鮮明、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高等職業院校。經過多年努力,學院即將晉升為本科高校。
素質教育,貴在實施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新一代公民,是所有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和使命。作為具有較大辦學自主權的民辦高職院校的掌門人,孫承武決心在實施素質教育上闖出一條新路。
早在2000年,他就帶領學生進行過“大學生生存測試”的體驗:利用節假日,每人每天只帶1元錢,走向社會,要在10天時間里靠勞動和為別人服務解決吃住行等各種需要,頑強地生存下來。十幾年過去了,當年參加活動的學生們早已走向社會,成為社會中堅,但提起當初的生存體驗來,至今還津津樂道。
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一系列教育觀念、專業設置、課程安排、管理措施的變化。眾所周知,民辦高職院校招收的大多是報考公辦院校落榜的學生,不僅被人們習慣性地視為“差生”,他們自己入校時也往往為失敗情緒所籠罩。但在孫承武看來,人才標準是多元的,不是一次考試可以定終身的。他引進了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組織師生學習,促使大家樹立全新的人才觀;他引進了世界先進的智能測試系統,為每一位新生測試、發現其智能強項和發展趨向;他開辦了大學生成長訓練營,使每一位學生重新認識了自己;他主編了國學、禮儀、藝體系列讀本,為學生提供了正規教材所沒有而又不可或缺的知識。教師們學會了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他們的學生,發現了這些高考成績不佳的學生身上的巨大潛能;學生們學會了用全新的觀念認識自己,樹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強烈信念。
總結10多年素質教育探索的經驗,孫承武提出了“山譯育人模式”——外語+專業+技能+綜合人文素質,并堅持不懈地大力推行,取得顯著成效。用人單位盛贊:“山譯學生不僅專業扎實、外語基礎好,而且講誠信、懂禮儀,善于合作,適應性強”,招聘時優先錄用山譯的畢業生。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大背景下,孫承武提出了“讓每一個學生就業”的工作目標,并采取各種措施確保目標實現。每到畢業季,他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措施,聯系用人單位,搭建平臺,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有時為最后一名學生就業,他親自拜訪多家企業進行推介,使用人單位領導也深受感動,說他“比做父母的還要盡心”。在多年持續努力下,近年來山譯畢業生不僅好就業,而且就業好,就業率在山東所有高校中名列前茅。學校榮膺“全國誠信示范院校”、“最具就業推動力高職院校”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獲得“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校長獎”和“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作為山東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山東省財經委員會主委,孫承武同志積極響應省政協關于積極參政議政的號召,發表《落實科學發展的政績觀的現實意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文章。他的《關于加大民辦高校財政扶持力度的建議》、《關于盡早開工青煙威城市輕軌2號線(南線)建設的建議》、《關于進一步破解民辦院校發展瓶頸的建議》、《關于給予民辦職業院校生均經費補貼的建議》等提案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成績面前,孫承武一直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經常告誡他的同事們:這僅僅是開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任重道遠,永無止境。
面向世界,開放辦學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教育的開放也已不可逆轉。在當今時代辦學,必須走國際化道路。而擁有11個外語語種、13個外語專業的山譯,在對外開放方面理應走在前列。這是孫承武又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
時刻關注世界教育發展的動態,隨時捕捉可用于學校發展的資料信息,是孫承武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之一。繼《聚焦全球十大名?!分?,他又整理出版了《世界名校五百強》(上下冊)一書,將世界教育的瑰麗畫卷、迷人風光盡收眼底?;趶V博、開放的視野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他總是把山譯的發展置于全國的大格局和全球的大背景下加以思考。他抓住各種機會,擴大與世界各地高校的合作,既吸取了各國教育的寶貴經驗,又使年輕的山譯在國際上具有了一定的影響。目前,山譯已經與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俄羅斯、烏克蘭、西班牙等2 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除進行教師交流互訪、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以外,山譯學子可直接進入國外高校連讀本科和碩博課程,國外學生也已多次利用暑期來山譯參加中國文化研修班。
為了讓學生打開國際視野,學院每年與國外高校聯合舉辦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特色文化活動,并在校內創建了美國、日本、韓國生活體驗館,使學生可以隨時體味國外生活場景,汲取豐富的文化滋養。目前,山譯學子赴海外求學、就業、實習者已逾千人,并逐年增多。國外來訪者紛至沓來,國家化辦學道路越走越寬廣。
面對教育發展的大好形勢,孫承武為全校師生描繪出了激動人心的學院發展愿景:到2029年(建院30年),建設成為以本科教育為主、辦學特色初顯的多科性、應用型院校,“十三五”期間為實現這一目標奠定基礎;到2049年(建院50年),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院校;到本世紀末(建校100年),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特色顯著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作為九三社員中的教育工作者,孫承武常說:“我的心愿就是要辦一所好學校,讓每一位學生成才,讓每一位教工幸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任重道遠,我愿為此而不懈努力。”